盡管月度環比漲幅已經開始收窄,但仍居高不下的同比漲幅,終于讓北京成為出爐升級版調控政策的首個一線城市。昨日,北京市住建委聯合市國土局等多部門發布《關于加快中低價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設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同時市住建委還首次披露了已經開始實施的七條升級版調控措施(以下簡稱“京七條”),從確保供應、價格調控、監管查處、信息披露等方面全面升級北京樓市調控。業內表示,作為首個升級措施,京七條的出爐,很有可能為其他房價快速上漲地區提供借鑒,成為新一輪調控措施的樣本。
總體思路
房地產調控轉型
來自市房協的調查顯示,北京在經歷了長達兩年多的史上最嚴厲樓市調控后,目前市場剛性需求購房者占比已經超過九成。然而,日光盤卻依然屢見不鮮,在環比數據出現漲幅收窄的情況下,同比漲幅卻依然較高。
對此,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王榮武坦言,北京市始終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產調控政策,一直采取最嚴厲的調控措施,但一方面是作為國家首都和國際大都市,北京市住房需求確實較為旺盛,這其中又以剛性自住型需求、改善型需求和夾心層最為迫切;另一方面,正是由于需求量較大導致供需關系緊張,老百姓對于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依然存在。
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調控成效,市委、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、研究部署相關工作,盡管不出臺新的政策,但在既定政策的執行上將進行全面的升級和強化,其中包括采取七條措施完善限購的執行機制,加快基本住房制度研究,建立健全符合首都人口資源環境實際的房地產市場發展長效機制,主要通過經濟和法律手段對市場進行有效調節。
其中,昨日公布的《關于加快中低價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設的意見》中提出,北京“低端有保障、中端有政策、高端有控制”的房地產市場總體思路。而在此前,北京房地產調控總體思路曾經是“低端有保障,中端有支持,高端有市場”。
這一思路中,低端的主要靠保障房來解決,中端的則由新推出的“自住型商品房”解決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,此次變化最大的是在“高端”上,由“市場”轉為“控制”,是否意味著政府有意控制高端住房的房價?
不過,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解讀說,所謂“高端有控制”并不是指控制房價,而是指控制高端商品房供應在全市新建住宅中的比例。按照全市綜合數據,保障房供應約占到全市住宅供應總量的20%,中端的商品房預計將從明年開始占到全市住宅供應量的50%,這也就意味著,高端住房未來只占全城住宅供應的30%左右,這還尚未包括租房的比例。
具體措施
確保供應 自住型商品房年度供應量將達五成
“當下調控房價最迫切的是管好預期,特別是剛需、改善性需求的預期,同時加大供應。”王榮武表示,出臺《意見》的出發點正式出于上述考慮。市國土局副總規劃師王兵透露,在今年形成2萬套自住型商品房供應的同時,今后年度這類住房用地在土地供應計劃中單列,供應規模要達到市場的40%-50%。
購買人群:在京有購房資格可買一次
對于哪些人群能購買“自住型商品住房”,昨日出臺的政策中明確,按照限購政策規定在本市具有購房資格的家庭,可以購買自住型商品住房。這意味著,無論是京籍還是非京籍,只要在京具備購房資格,都可以購買。
同時,政策中還規定了兩類家庭可以優先購買。一是經適房、限價房輪候家庭;二是北京戶籍無房家庭(含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),其中單身人士須年滿25周歲。
對于設定單身須年滿25周歲這一條件,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表示,主要是考慮到組建家庭時的住房需求,而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是鼓勵先租房然后再改善。
此外,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為了確保這類住房真正用于解決符合條件家庭的居住問題,因此按照一個家庭只能享受一次的原則設定了限定條件,即符合條件的家庭只能購買一套自住型商品住房;購房人將自住型商品住房轉讓后,不得再次購買自住型商品住房。
兼顧改善:單套不超140平方米
政策中規定,自住型商品住房項目在土地出讓前,將明確住房套型建筑面積、銷售均價等。
1/3 1 2 3 下一頁 尾頁